提起“喂奶”,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相信在很多人心中,总会想起婴儿依偎在母亲怀里幸福的模样。然而英国第四频道,最近却推出了一档名叫《给男朋友喂奶》的节目,让人直呼“眼界大开”。节目中,每对情侣都在镜头前大胆分享自己的“喂奶”经历。这到底是如何产生的?它又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反响?
这档节目最受关注的镜头是,女嘉宾巴顿斯与其男友蒂普的互动——她在沙发上给他喂奶,甚至在车里也要询问:“宝贝,你渴了吗?我现在非常想给你喂奶。”这样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,然而反应却未必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正面。大部分人并未关注他们的爱情方式,而是认为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玷污了哺乳的神圣价值。哺乳期的女性本就面临着很多异样的眼光,如今又被这档节目引发的不适感所加剧。许多妈妈在公共场合哺乳时,所遭受到的攻击和非议,着实令人心痛。
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?一方面,这或许与社会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有关。很多人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喂养本身,而是与之相关的性暗示。在公众场合哺乳的妈妈们,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负责的母亲,却常常因为他人的目光陷入尴尬。法国的一位年轻母亲,Maÿlis在公共场合为孩子喂奶时遭受非议。她用外套遮住了自己,但却因为孩子的哭声被一名路人指责,甚至遭到身体攻击。更糟的是,周围无论是旁观者还是执法人员,都似乎选择了站在批评的那一方。透过这一幕,令人愤慨的是,苏醒了当今社会的偏见——为什么在公共场合哺乳会成为一种羞耻?
《南方周末》采访一位父亲,他在没有当父亲之前,不理解为何有的妈妈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为孩子喂奶,但在生下孩子后,他才明白——孩子的需求就像个无底洞,随时可能饿得哇哇大哭。无奈之下,很多妈妈只能在四处找不到母婴室的情况下,选择肆无忌惮地喂奶。有的妈妈甚至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环境而不得不躲在角落,背负艰难的舆论压力。
这并不是个别现象。近些年,公共场合哺乳所遭遇的尴尬越来越常见。越来越多的事件,比如2015年北京地铁上,某名母亲在哺乳时被,她的举动被恶意标签化为“丢人”。而这样的事件不仅仅止于此。每当有人目光盯着哺乳的女性,未必是在欣赏她的母性,而更可能是在投射他人的欲望。这种双重标准,让许多母亲无法再享受哺乳母爱的纯净。
最令人心痛的,是对于无可奈何的母亲声索“羞耻”的声音。当众哺乳本身并没有错,它是展现母亲爱的表现。然而,如何为这些母亲辩护,似乎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难题。社会对于母乳吸允至上的关注,忽略了母亲在背后所承受的心理负担。有多少女性因为外界的质疑,选择放弃母乳呢?
更重要的是,当被指责的母亲积极发声,她们得到的却是冷眼和指责。各类社交网络对此有报道,无论“背奶妈妈”如何呼喊,最终所能得到的同情和认可却只是一小部分。这让妈妈们在选择公共喂奶时充满了忐忑。“能不能去厕所喂奶”的质疑,几乎扑向了带着婴儿的每位母亲,仿佛她们在痛苦中也要自我反省。
这种现状实在悲哀。事实上,给孩子喂奶至关重要,我们作为社会未成年人,理应宽容、理解。哺乳妈妈的诉说,就是在呼唤一个解决方案:更多的母婴室、更开放的公共场合。让每位母乳妈妈都能够用她的方式展现母爱的光辉,而非被无情的舆论所覆盖。
此外,如何在节目中引导大众对于母乳的尊重,以及如何让“喂奶”这一行为的社会接受程度提升,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。或许我们能够大胆设想,未来的社会中能有一条完整的宗旨来保障母乳妈妈的公正权益。即便在喧闹的环境中,她们仍能坚持用温柔的方式拥抱自己的小生命。
让我们一起反思:社会的文明程度究竟可以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?若某一女性在公共场合哺乳能够引发争议,而同时以情感为基础的母亲却不被理解,这是我们所应当反思的。
在此呼吁,给予每位母乳妈妈应有的尊重,理解她们在公共喂奶中的苦楚。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友好的环境,让“哺乳”不再是一个被规限的词,而是被给予更多包容和爱的机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